简介: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,刑天为一人形符号,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。刑天原本是华夏族无名神祇,被断首后才被称作“形天”,因“天”的字型本义即是人头。在《山海经》的原本记戴,称作“形天”,而“刑天”之得名,相信为陶渊明所改。根据《太平御览》引用《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》,“刑天”意为“形体夭残”,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“刑天舞干戚”与“形夭無千歲”二说。
形夭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。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
西方有形残之尸,东汉高诱注本:“一说曰:形残之尸,于是以两乳为目,腹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,天神断其手,后天帝断其首也。”刘文典集解:“即《山海经》之形天也。古声天、残相近。”一本作“ 刑残 ”
刑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。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是为无首民。
《外国图》曰:无首民,乃与帝争神,帝斩其首,敕之北野,以乳为目,脐为口。去玉门三万里。
炎帝(神农)乃命邢天作《扶犁》之乐,制《丰年》之咏,以荐厘来,是曰《卜谋》
天山有兽,名刑天。黄帝时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乃曰:‘吾以乳为目,脐为口。’操干戚而舞不止。”
精卫衔微木,将以填沧海。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。同物既无类,化去不复悔。徒设在昔心,良辰讵可待